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81期 ) 2001 . 7.

-----------------------------------------------

   ★ 58届陈念藻和65届梁丽华校友夫妇前往美国东部旅游, 在纽约会晤几位校友 : 冯启佑夫妇,梁心泰, 潘锦泉, 李安源, 陈国明, 张宝珠. 加拿大的多伦多的旅程仅停留一晚, 只好在酒店与58届范国薇校友通电话畅谈. 他们初中同窗, 范国薇最近才移民加拿大.

   ★ 月7日李东星校友及家人从Gilroy到湾区, 在San Leandro的东方酒楼与苏令仪, 梁洁梅, 王希哲,黄建言等校友茶聚. 接着应李东星妹妹岚星的邀请, 去Alamo她的家作客. 这个占地一英亩大的家园, 让客人能够"树上摘", 品尝到主人种植的真正"树上熟"的水果, 观赏饲养的小鸟和山羊. 七月骄阳似火,大家跳进游泳池解暑, 四处留 影, 还以泳装示人.傍晚, 到Concord附近的一个埠仔, 70届曾立洪校友在那儿开了一间中式杂碎餐馆,早就放话邀请校友前来尝试. 曾 立洪殷勤地招待"远道"客人. 据说他的食品制作, 越来越受当地的"老美"顾客欢迎.但他说, "不太合适你们的口味".这类话, 在 Hayward经营东江餐馆的刘小豪校友(67届)已经重复多次. 此情此景,我们进餐闲聊的时候, 往往平添了一股莫名的舒畅和温馨.

   ★ 7月14日周末, 李东星, 梁洁梅, 苏令仪, 王希哲, 黄建言校友此Oakland出发, 驱车近百英里,到居住在毗邻湾区埠仔Ceres的邓沛钧校友家作客. (邓沛钧是美加校友会的财务主管) 小镇没有大城的繁嚣,清静炎热. 邓沛钧夫妇带领一行人, 到Modesto的汤爱兰校友(75届)经营的超级 市场去参观,然后在超市所设的快餐厅共进午膳. 回到邓家, 卡拉OK开始. 流行曲, 粤曲, 往日的歌, 大伙儿一边交替演唱,一边喝着当地特产的葡萄美酒. 原来那帕(Napa)是酒都, 而摩狄思图(Modesto) 也是酒都,都用当地盛产的葡萄去酿造美酒,远销全美和全世界. 邓太太端上许多品种的零食和水果. 邓沛钧带头起舞, 踏着歌曲的节拍, 跳起快三,慢三,探戈····梁洁梅曾经是广东韶关粤剧团的 花旦, 唱起"柳毅传书""昭君出塞"自然专业得很, 颇有林小群,红线女的腔口韵味. 唱着喝着吃着 跳着, 刹那间的放浪形骸, 教人宠辱皆忘. 邓太太当炉掌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十时过后, 客人赋 归.

   ★ 66届初三(5)班陈光硕校友回国探亲旅游, 在广州期间, 与广州的彭国喜, 香港的李穗琨茶聚饭局.今年春季, 两人先后到过美国三藩市湾区 旅游, 都受到陈光硕的礼遇接待. 此番主客易位, 美国客人在广州接受盛意拳拳安排的饮食游玩, 乐也融融.陈光硕作东聚宝海鲜酒家, 与同班同学饮夜茶. 三十几年之后的初次聚首, 多少变迁多 少感慨,尽在一夜茶话中. 参与其会的有 :刘炳年,何 欢,黄国定,赖燕玲,廖小玲, 邓洁如,杨福, 邝永森,朱勇新,容淑玲,雷元芳,骆文茜,冯淑贞,萧焕章,苏永强,余柱楚,陈维新,郑 洪,简公信, 伊爱贞,李雪娜, 钟志平,王俊芳,吕志水.

   ★ 缘何高考状元辈出? 解密"黄冈神话"(接续上一期)

   3. "黄冈密卷" 的传说 近一年来, 由新疆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被鼓吹为"升学考试秘密武器"的丛书<黄冈密卷>在全国流传. 出版说明"中, 编写者吆喝:"黄冈连续10年过高考录取分数线居全国第一,升学率高达 96%以上,享有"全国高考状元" 的美称." 而来自"状元故里"的<密卷>"由黄冈市一批 久经沙场,长期战斗在高考第一线的状元老师亲自执笔完成, 把多年汗水凝聚而成的一 整套操作性极强的权威资料,首次拿出来整理出版面向全国."这套<黄冈密卷>, 其实 与黄冈中学无关. 骆书记说:"市场上流传的一些所谓<黄冈密卷>, <黄冈兵法>等等, 没有一本是黄冈中学在职教师编写的." 那些印在<密卷>上的几十个编写者的名字,骆 书记表示他"一个都不认识".

   4. 猜题: 巧合还是智慧? 一件真 实发生的事, 经人们口耳相传, 被演绎成"黄冈神话"的另一种版本 ----黄冈中学的 老师擅长猜题押题.这件事说的是几年前的一次高考前夕, 应届毕业生们都已放假回家, 进入了自由复习阶段.7月5日晚一位语文老师突然觉得:"高考已经连续几年没考过文学 常识了, 今年会不会考这方面的内容呢?有必要再巩固一下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于是, 他和教研组几位老师连夜编了个一页纸的复习提纲. 7月6日,学生们来校看考场, 老师 站在教室门口, 见一个学生发一份. 7月7日上午考语文, 果然有这方面的题.在高考语 文试卷中, 有7分题就是前一天学生们刚刚复习的内容. "黄冈中学猜中高考题啦!" 消 息像长了腿似的, 被放大无数倍传开了.黄冈中学副校长董德松对记者说:"这纯属巧合. 但巧合也是一种智慧吧?"

   5、水桶和鞋子的故事:多年来地处 大别山区的黄冈中学,高考升学率都在90%左右.因此,"黄冈神话"就有了一些稀奇古怪 的版本, 最典型的要属关于水桶和鞋子的故事.黄冈这地方, 山多蚊虫也多. 据说, 学 生们每天复习至深夜,为了避免蚊虫叮咬, 于是一人一只塑料桶, 把腿泡在水桶里. ----- "黄冈状元"都是这样熬出来的.又据说, 黄冈这地方经济还不很发达, 农村学生居多. 老师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在每间教室里摆两双鞋子:一 双皮鞋, 一双草鞋. 老师说:"你 们要努力呀, 考上了大学就穿皮鞋, 考不上大学就穿草鞋.----"黄冈状元"都是这样逼 出来的.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黄冈中学副校长董德松说. 但这些无稽之谈传播得如此 之远,已经让黄冈师生们辩不胜辩.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多年来, 黄冈中学并没有形成成套的什么"教学法","教学模式"之类的东西.董德松说: "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太强, 很多教师的第一学历仅仅是师专." 包括董副校长在内, 全校只有两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在与学校领导, 老师和学生看似漫不经心的聊天中. 记者搜寻着"黄冈神话"的蛛丝马迹.

   1. 校长亲自站讲台  如果将高 考比喻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那么, 各中学的校长们无疑是领军打仗的"统帅"级人物. 学校的"主帅"----江立丰校长本人同样有教学任务在身.  2. 用不老的老招数  90 名特, 高级教师是黄冈中学的"将领"级人物, 他们分别组成不同的年级组和教研室,以年 级组为主集体备课是黄冈中学的优良传统. "没有经过集体备课的教案是不能进入课堂的. "年级主任谢洪浠老师说.据谢老师讲, 集体备课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面对每一门新课, 年级组确定一个老师为"中心发言人"由他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 并设置练习, 其他教师 则七嘴八舌地予以补充和完善, 最后形成共同的教案,所有同一科目的老师一同把它带入 课堂. "在黄冈中学, 所有的教案都没有个性化的东西, 连做多少练习题都是全年级整 齐划一的.至于教学效果, 则通过每个老师独具个性的语言艺术和课后辅导来实现." 谢 洪浠老师说.

   3. "三字诀" 每一届高考成绩的好坏, 当然并不完全取决于高三这一年, 而是高中整个阶段的任务. 因此,黄冈中学采取了分两步走的方法: 一是三年的整体部署, 二是高三的阶段部署.三年整体部署就是三个字:"严","活","紧". 严 就是高一"严". 黄 冈中学的学生来自80多所初中, 原学校教学风格各不一样, 要做到统一,必须在起始年级 高标准严要求, 具体体现在: 学风严, 管理严, 行为规范严. 通过严格要求, 使学生们成 为行为规范,好学上进, 自学能力较强的人才.  活 就是高二"活".   学生有自我约 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后, 就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参加各种兴趣小组, 竞 赛训练, 文娱体育活动, 学生干部竞选, 美术, 音乐欣赏活动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紧 就是高三“紧”。高三阶段基本上是总复习阶段,严中有紧,紧中有活,要有具体的指导 思想,工作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紧中有序.  4. 一轮复一轮   高三阶段的总 复习, 在黄冈中学被称为向高考发起"总进攻"阶段. 他们的总体思路是:一轮复习要扎实; 二轮复习要系统; 三轮复习要提高.第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截止于3月底. 第二轮复习 (块块过关)在4月初至5月中旬的一个半月时间内进行, 老师们精心编写了六套训练题. 主要根据各科不同的特点, 分知识点进行章节训练,做到题题过关、点点落实。第三轮 复习 (大综合训练)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 5月份和6月份各有一套综合训练题, 称为高考模拟题---- 这才是真正的<黄冈密卷>.

   年复一年, 月复一月, 黄冈中学的 老师和学生们就这样被绑在"高考"的战车上, 左冲右突,屡战屡胜成就了名闻遐迩的 "黄 冈神话". "考试越难, 录取率越低, 越能显出我们学校的水平来. 高校扩招前,我们的升 学率在90%左右; 扩招以后, 基本上也还是那么多. 一扩招,我们就不那么"神"了."骆书 记说."我们并不想这样教!""黄冈神话"的产生是以现行高考制度作为心理背景的. (未完,下期再续)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