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试刊 71 ) 2000 . 9.

-----------------------------------------------

   ★ 美加校友会已经登记成为非牟利社团.根据规定的三个必不可缺的职位: 1、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行政主管); 2、secretary (秘书); 3、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首席财务主管)。 需要由不同地区,不同届别的校友交替担任. 此前提请由黄淑仪校友(68届)接替梁 嘉校友(79届)出掌美加校友会的首席行政主管的建议, 无异议通过. 现再提议由谭婉玲校友(74届)接替黄建言校友(66届)出掌美加校友会的秘书职位, 请大家审议。 如果另有提议, 请于半个月之内函告。 邮 址 : GSAA(NA) P.O.BOX.30365 Oakland, CA. 94604 Email : jwong76594@aol.com

   ★ 为了庆祝广州市大中中学建校七十一周年, 及广州十七中学校庆, 美加校友会纽约地区分部组织茶聚和饭局. 希望校友们拨冗光临. 茶市直落晚饭, 大家 可以根据各自空闲的时间去选择,参加下午或晚上的聚会. 能够全程投入更加欢迎. [时 间] 2000年10月14日下午2时 ~ 晚上10时。 [地 点]粤江春饭店 ( 22 Elyzabeth St. N.Y., N.Y. Tel : 212- 964 - 2229 ) [统 筹] 张宝珠 (201 - 909 - 0422)

   ★ [美加校友通讯] 继续向美加地区校友, 向全球各地校友呼吁, 请撰稿, 请荐稿. 让美加校友会的 文字刊物更上层楼, 办得更加多姿多彩

   ★ 香港来信 : (摘录) 1月29日, 朱锦韶邀请一些校友参加由他们公司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岁晚联欢会.有机会相聚一堂的校友: 张育穗, 张树辉(云淡), 张镜光, 苏文英, 吕丽仪, 黄友邦, 潘玉英, 潘爱华, 邝建中 等. 晚宴上,大家不单品尝了丰富的晚餐, 每个人还抽得一份礼品. 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抽 现金奖这个环节了.那一晚我们同桌的校友,大部分都抽到现金奖, 可算皆大欢喜. 我们都 说, 这次又吃又拿又有钱分, 真是好意头,希望龙年大家都事事顺利, 生意兴隆.其实正如 吕师姐说的, 能抽到多少钱并不重要, 能被抽中, 让人有一种幸运的感觉.当然, 应该感谢 朱锦韶校友, 制造一个能让我们这班校友相聚的机会. 可惜有的校友有事不能来,希望明年 能相聚.

   ★ 前段时间, 我在香港看到 [明 报] 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现抄上, 希望你能介绍给 大家看.------明星与文化生态   沈建翌

   王 朔对金 庸的批评, 并非仅仅道出他个人的文化偏好. 更深层的意义是,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香港文化生态条件下, 除了成龙电影, 金庸小说, 电视集和四大天王, 是否还能产 生其他类型的文化明星呢?例如香港的李敖或柏杨? 难! 香港媒介虽然也不乏利嘴尖牙们, 但我们听到的,或是平庸的街垒叫骂, 或是贫乏学问的卖弄, 甚至是窥阴快感的嬉笑声. 既 没有那种经历过政治上大起大落的痛切感受,也没有彻悟人生的幽默挥发, 而人们却津津乐 道于这些脱口秀的表演. 或者香港的乔丹或泰森? 更难! 单调的生存压力, 限制了人们对 人生多样化的追求. 闲情难寄,淫技莫施, 体育市场, 在香港大概永远是赔本的买卖. 精神 境界里缺少刻意追求, 只有被动消费,小燕子赵薇才成为不衰的卖点.

   王朔算得上大陆明星人物, 但他与金庸的区别, 也不止表现在语言风格上. 王朔入 世的刻薄鞭笞,嬴得一些大陆文化人会心的苦笑; 而金庸(还有琼瑶)出世的浪漫逃遁, 却容 易引起港人一番甜蜜的哭雨露滋润苗儿壮, 香港政府并不比其他国家缺钱, 滋润文化产品的 雨露应该还比较充沛,无奈土质不佳, 百馀年流沙式的移民现实, 大概也只是能培植像"四大 俗"这样类似速生杨的文化产品,来为港人档一档尘世的风沙了.

   这篇文章与你在前几期 [通讯] 中介绍的王朔和金庸的两篇文章, 作了一个回应.我觉得 有意思,特意转载给你看.------潘玉英 9.3.00

   ★ [通讯] 试刊之初, 曾经刊录过一些散文. [通讯] 从第1期出版到今天的第71期,五年 多的时间过去了, [通讯] 版面依旧, 读者日渐增加, 不少人没有浏览. 以后会陆续重登那 些文章,虽不敢妄言对后来者有免却"失之交臂" 的感觉, 但编者确有重温"粤语残片"之慨.

   怀 旧∶深 沉 而 多 彩 的 情 结   ·陈 锡忠·    怀旧, 是一种升华了的感受, 一种经岁月过滤了的情怀,一种重温旧梦的解脱.尽管对已逝 去的人, 事. 物的思念或兴奋, 喜好, 或忧郁, 懊悔···怀旧, 毕竟是人的感情世界里深沉 而多彩的情结.每个人心中美好的怀旧之情, 往往是对过去的老师, 同学, 好友, 战友, 同事, 恋人,亲人而生发的, 有时随时间的消逝愈加眷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爱. 友的回怀旧情绪是群体的,理解了这点,就会明白为什么一曲<小芳>成了万千歌迷的偶像, 它追 忆了六七十年代数以千万计知青上山下乡的故事.对他们来说知青生涯是生命中一个永远的图 腾, 一段坎坷的经历永存心中, 而一首 [小芳]撩拨了他们怀旧情怀, 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演译了过去的故事.我想, 怀旧文化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一首歌, 一部电影,一篇小说 都可以让人们怀旧之情濡染开来,营造一种意境, 一种氛围, 一种情调和一种韵味.香港电视台 几乎每天上午都播一部"粤语残片",将30至50年代的黑白电影重播, 让上了年纪的人重睹过去 影星的风采,重温自己美好旧梦.台湾不少人以收集旧电影说明书为乐, 因为可以回想自己当年 看这出戏时的内心感受, 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太平盛世的今日,校友会, 同学会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多, 这也是一种群体的怀旧文化现象.时代在发展, 人是应该朝前看的. 但人毕竟是有感情 的生灵, 每当触景生旧情之际,也会如杜甫诗云 :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我想, 能从记 忆的沉淀中升华出新的感受, 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而对于青少年来说, 为了明天的回忆要 小心划下你今天的每一笔.

   永 恒   ·蒋 英·   这辈子最讨厌的一句话是∶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我是个贪心的人, 既然 曾经拥有,就自然企望永久. 然而身边的朋友在闹情变, 家变, 离合散聚, 看得我麻木了. 也许, 永恒只存在于童话中. 清明时节, 毛毛细雨纷纷扬扬, 街上绽开了无数五颜六色的伞花. 在公墓里, 我却遇上一个不打伞的女人, 一身白衣, 一头短发, 静静地在墓前凝固成一座雕像. 水珠不断从 她脸颊滚落, 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没有什么祭品, 只有两支玫瑰在灰白色的墓碑中映出一抹嫣红. 她是墓中人的妻子, 情人还是女儿?无法知晓. 只是有那份感人肺腑的痴情穿越时空, 超越生死, 向世人诉说着阴阳相隔的悲痛.于是, 在心底为她默默编织着一个缠绵凄婉的故事∶两人相悦相爱, 历尽艰难才走到一起,死亡却突然而来. 永诀的一瞬间, 她将他的手贴在唇上, 他渐渐暗淡的目光, 把一切凝视成永恒····不知什么时候, 她已悄然离去. 那墓碑字迹斑驳, 刻于10年前的一个秋天.

   老 而 不 衰   ·黄 仁 发·   人的一生, 在历史的长河里仅是一瞬而已,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自然规律, 谁也摆脱不了. 人们不能企望不老, 但可企求不衰或迟衰, 这又是一条自然规律.人能否老而不衰呢 ? 孔子一生坎坷, 立身行道, "不知老之将至" ; 巴尔扎克心脏病大发作,问医生 "我还能活半年吗 ? " 医生摇头. "六 个星期如何 ? " 医生又摇头."至少六天可以吧?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五十卷校订一 下." 医生回答"你还是马上写遗嘱." 面对无情的病魔,巴尔扎克无限扩大"弥留"的效度, 秉烛写作, 每天工作12 ~14小时, 把医生认为六天都没有的"弥留"期像拉线面一样, 拉成20多年. 当他离开人世时, 留下了由 96 部中长篇小说组成的雄伟史诗 ------ [人间喜剧]. 这里, 只有"老",哪有丝毫"衰"的痕迹? 道理就是这样昭然∶有了独立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 老而不衰 时可以做到的.

   文 人 书 斋 联 拾 趣   ·黄 炳 麟·   试问读书何用? 有求官的, 有救国的, 有创业的, 也有消遣的.文人学士撰写书斋联语中能见其 宗旨.南宋进士楼大防, 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 其书斋联曰∶"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他惜时如金, 不愿"频繁招惹那些俗气的客人"聊天扯淡 ; 但若有好书, 必定邀请同仁好友共赏.主人待 客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反映他读书求友的一片苦心.大诗人陆游的书斋联语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 史载陆游自幼好读不倦,自称 " 我生学语即耽书, 万卷纵横眼欲枯 ". 晚年罢官家 居, 七,八十岁了, 还研读[资治通鉴], 蝇头小字,日课二万言. 明朝末年进士金声, 未达时, 极端贫 困, 题书斋联曰∶" 穷已彻骨, 尚有一分生涯, 饿死不如读死;学未惬心, 正须百般磨练, 文通即是运 通 ". 写得刻骨铭心, 悲愤至极. 清兵入关, 他组织义师抗清, 兵败被俘,坚贞不屈, 慷慨就义. 可惜 他"文通"而未"运通".与李鸿章同乡同学的秀才朱景昭也写过一副书斋联曰∶" 平生一片心, 不因人热; 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所谓"不因人热", 委婉含蓄, 即不愿攀附权贵, 宁可躲进僻静的书斋读书自 娱消遣.据说他后来还是做了两江总督李鸿章的幕僚, 因人而"热"起来了.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