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125期 ) 2005.3.

           广州市第十七(大中/嘉应)中学美加校友会刊物临时编委会

-----------------------------------------------

   ★ (接续上期)  <<重温昔日的激情.我们有梦,有梦的人生真美丽>>

   ★ 63届高三(甲)班李森堡校友移民美国,十月份访问美加校友会,到屋仑 6th Ave的校友会旧址参观, 拂去尘封,自1994年12月至1998年12月的四年里,在这儿催生和孕育了两个同学会 ------ 广州十七中美 加校友会 和 广州市中学生美加同学联合总会(筹委会),在这儿催生和孕育了"世奇教学法".在这儿也孕育过和 孕育着许许多多的想象和失落··· 陈念藻,黄建言,李冰真,黄淑仪,梁 嘉校友作陪.面对陈迹,感觉往往因人而异.年轻的郭沫若在 [创造十年] 里曾如此慨叹, "···那是在人生的重负之下所榨出来的一种幻想.由葡萄榨出来的葡萄酒,有人会讴歌它是 忘忧之剂,有人会咒它是腐性之媒,但只有葡萄自己才晓得那是它自己的惨淡的血液···" 当晚,陈念藻, 郑 炎,黄建言,李冰真,梁 嘉校友与李森堡夫妇在屋仑杏花阁酒楼聚餐.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61) 1999.11)

   ★ 寻找广东最美的地方潮州:  古刹老巷梦萦唐宋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潮州"一名出现在隋朝初年,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潮州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潮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历史上以其山明水秀,河岳炳灵的自然景色和精巧秀逸,古朴典雅的文化景观而闻名,被历代名宦贤士誉为"岭海名邦","海滨邹鲁". 到广不到潮,枉此走一遭.位于北纬23度~24度间的潮州,北回归线穿过城市南部.拥有1600年月的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潮州,是个什么地方?文有饶宗颐,商有李嘉诚,潮人,是群怎样的族裔?

  走入历史的幽梦    潮州古城被环城东路绕着,马路被一圈绿草包着,绿草被一条 江水围着.这江叫韩江,因潮人敬千年前刺史韩愈,由鳄江改名而来.古城的喧哗市俗,有这么一汪静静的水衬着,便浓妆淡抹两相宜了.主 城门在广济城楼下,摩托自行车偶尔穿门而过,车马轱辘声早已不闻离城门口不远的太平路是历代主干道,和环城东路平行.相对它垂直分 布着林林总总的巷,辜厝巷,石牌巷,兴宁巷,义井巷,灶巷,最出名的就要数甲第巷.如果从甲第巷依次逛起,一路可以去到几乎同一轴线 上的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甲第巷集中了各朝代众多官吏的府邸住宅,墙上的雕花壁画清晰可辨.三轮车嗒嗒往前,旧时繁华被 历史车轮碾过,仿佛走进了一部怀旧的电影,回到了几世前的幽梦里.

  缭绕千年的香火  开元寺,这座和南华寺同属广东四大佛寺的净地,不论何时,必然 人山人海香客络绎.开元寺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为唐代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门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处于巨 大的静谧中的庙宇,茂林修竹,景象清肃,夕阳下壮丽辉煌,有着宫廷的华美.善男信女们不断地出入,时常看到一些来许愿还愿的南洋华 侨,他们回这里烧香,找寻故乡庙堂的庇佑.

  潮剧声声 潮绣针针  古城街道两边的店铺都在骑楼下,"骑楼就是南方,多雨 的南方,商业的南方和人间烟火的南方".商铺也是家,街道即是庭院,店主们并 不急着做生意,围坐门口聊天.软暖动听的潮剧,一些阿伯咿咿呀呀唱和着.难怪潮州人留恋这里古老从容的生活.一家铺口一名潮州姑娘 张了一张黑纱网绣珠片,上面红的花绿的叶,曲折蜿蜒,曼妙得很.有人喊了一嗓子,要买东西,那女子站起来很利索地招呼着,那风度像 是走遍了江湖看惯了风雨;买卖两欢,她又坐下来飞针走线,一身的豪气竟刹时收住,一针一针地像是要引出人心底无尽的遐思来.享誉 世界的潮绣,就出自美丽贤惠的潮州女子之手.一些店铺的门口还有着红底黑字:出花园、办外甥.当地有些年岁的人还遵循着这些习俗: 出花园,小孩子长到15岁时的成人礼;办外甥,则是外甥回娘舅家时要操办的一些礼节

  韩公荫泽今日犹在  回到城口,上得城墙,江风吹来,极目远眺,葱郁的笔架山正在韩 江对岸,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满心惆怅在潮州不过8个月.却荫泽了一方人一千多年,这是当初被 贬的潮州刺史未曾想到的.韩昌黎在潮期间,重教兴农,体恤民生,自此"潮州山水喜姓韩":韩山,韩江,韩山师院,湘子桥 (韩湘子为韩愈 之侄子)·· 韩文公祠始建于宋朝,祠内文人骚客的墨遗不胜枚举.眼下湘子桥正在施工拆建,光秃秃桥墩旁有一只铁牛.历史上,它叫广济桥,与赵州 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独牛一只溜."美人赠我蒙汗 药,无论那神秘沧桑的城墙还是潮州女子的甜蜜笑容,都会因美而让人失去现实感,只有电视里偶尔露面的富豪李嘉诚,提醒着我再真实 地回忆起古城里的事和人,就像潮州的功夫茶入口甘纯不苦涩,喝完口齿生津余香犹在.

  赤坎古镇:骑楼上有香水的味道  赤坎古镇,位于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 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61.4平方公 里,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璧,碉楼有200多座, 而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侨乡一绝, 在赤坎,徜徉在繁华褪去的骑楼间,时间驶上了慢车道.连日的阴雨刚刚停歇,太阳在云层里打了个滚,露出半边屁股,家家户户都将 衣裤挂出窗外,就像彩旗挤占着天空.燕子在电线中穿行,一条狼狗神秘地从阴影里跑出,斑驳陈旧的露台上,一朵白色小花在阳光下 熠熠生辉.这个位于开平西南,潭江之畔的古镇,在雨后苏醒,生机勃勃.

  渡口码头-商贸重镇   赤坎的街道不仅仅用来通行,生活就摆在街上.粮店,杂货店,药店,家私店,五金店,钟表店,林林总总,五彩缤纷,一个挨着一个在路两旁排开;水果摊,小吃摊,蜜饯摊,布匹摊,报摊,烤烟摊,各式各样,叮叮当当,簇拥在街道上.人们侃价的侃价,看书的看书,打麻将的打麻将,一个市井生活的天堂.走进老镇,"一种对古色古香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骑楼连绵几公里,承载着业已远去的记忆.载在河边的榕树如今枝繁叶茂,罗马柱上长出了植物,巴洛克山花锈迹斑斑,阳光透过楼上的彩色玻璃窗进入房间,试图照亮那些泛黄的老相片.河流无声地从镇上流过,年复一年早已忘记了古镇曾经拥有的辉煌,它只是映射出骑楼现今苍老的模样.   一百年前,水路运输如火如荼,潭江之上,一艘艘木帆船南来北往,像飞舞的羽毛,掠过两岸翠绿的竹林.赤坎得上天恩赐,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一个渡口码头成长为一个商贸重镇,经济的繁荣在20世纪30年代达至鼎盛.鸦片战争后,赤坎人"父携其子,兄携其弟"赴海外淘金。华侨搏命带回的不仅有外汇,还有西方建筑师绘制的图纸,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造轰轰烈烈地展开,一座充满西欧风情的市镇出现在岭南的乡野.镇中商铺林立,贸易发达,牛墟里一日有300头牛进出,码头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运猪船.洋布,洋铁,洋火,钟表,皮鞋,洋烟,洋酒,源源不断,通过这里流散内地,"蓝烟囱"(电轮)载着大地奉献的土产离开河流,驶向大海.

  1家老电影院+2个老图书馆  洋楼的楼主现在大多在海外,他们父辈当年的生活"洋气"而奢华:银币叫"大洋",好球叫"好波",奶糖叫"托非",杂货店叫"士多"···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好攀比,讲排场.咖啡屋,冰室曾在镇上蔓延,烟馆,赌场,妓院日渐兴旺,那时,不长的街道上就有6间妓院.从楼前走过,似乎还能瞥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法国香水的味道,脂粉的气息.中华中路的电影院过去是镇上老少的娱乐天堂,阮玲玉的歌声曾在其中回荡,现在它老得放不动好莱坞大片,一楼贴上了瓷砖,如同一张满布皱纹的脸上长出了青春痘,而离它不远的地方成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布景,一群痴男怨女演绎了一个民国年间的缠绵故事.巴黎酒店大门紧闭,一座三层楼的西洋建筑,凝视它容易让人恍惚,你会担心留着小胡子的巴尔扎克突然出现在门口,肖邦的即兴曲会伴着他的咳嗽声从窗口飘出.镇上的老人总是津津乐道:关族和司徒氏,两个家族长达几个世纪的争强斗胜造就了赤坎的繁荣.赤坎镇以塘底街为界,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族控制,东边的下埠为司徒氏的地盘.民国十四年(1925年),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在下埠江边落成,登楼而望,全镇尽收眼底;不到5年时间,关族的家族图书馆便于上埠堤西河畔崛起,与司徒氏图书馆遥守相望.从此,两个图书馆楼顶的大钟在古镇上空敲响,家族间的竞争把古老的土地托入现代.

   ★ 广东的汤,除了是饮食的奇观,也是地域人文的奇观.有一则报道这样说: 粤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特点,最为集中地表现在粤菜的汤式上.不同的时候喝什么汤都是有讲究的,家家四季都有不同的汤品更换.说到喝汤,广东人首先想到的是家,是家里的妈妈或妻子一边耐心煲汤,一边坐在满屋飘香的家里等自己回家.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无论怎样食欲不振,精神萎糜,喝上家里女人们亲手煲制的一碗汤水,既补充了身体流失的水分,盐分和养分,又得到心灵滋润,满足和温馨能让4人忘记一天的劳累,一碗汤带来的幸福有时胜过千言万语.用一位美食家的话说,就是"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全部底蕴,更是广东男女老少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