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123期 ) 2005.1.

           广州市第十七(大中/嘉应)中学美加校友会刊物临时编委会

-----------------------------------------------

   ★ 新年贺词  恭祝美加校友和全世界校友,新年进步,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美加校友会

   ★ (接续上期)  <<重温昔日的激情.我们有梦,有梦的人生真美丽>>

  美加校友会向全球的校友发布的 <募捐辞> (摘录) : "···美加校友会正在策划购置新会所,已经开始向美国和加拿大各个地区分部征询意见和筹募置业资金. 我们需要有一个家,一个属于广州市第十七(大中,嘉应)中学校友的家,一个更加具有发展空间的家.···美加校友会将利用新会所开发多种健康有建设性的活动接待美加和世界各地的来访校友; 为校友提供休憩, 文体, 社交的场地;为校友的子弟提供辅导教育; 为校友增加咨询和交流渠道····跟随趋势走,将开发更多适合时宜的服务和活动 , 拥有固定的自主物业, 能够更加有效地凝聚校友. 61届梁永铨校友早有譬喻,有庙才好招惹四方和尚前来念经.···美国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其政治, 经济,社会安全都比任何一个国家稳定. 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及近期的亚太金融危机,均可反映出美国不失为全球的一块" 绿洲". 美加校友会就要在这块"绿洲"上建设"乐园". 纵然日后风云变幻,全世界的校友也有一个投奔的目标, 有一个可以分忧解难的希望, 而不至于"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地茫茫皆不见". 你可以在抵达彼岸之时获得帮助, 尽量减轻疏离和陌生;你可以在旅途中获得接待, 体认"他乡遇故知" 的美感; 你可以为自己的前途请命时,有个捷径通途 ------无论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是盛世还是乱世, 个人想挣扎求全还是锦上添 花,美国和建设得美好的美加校友会 ,将是你的伊甸乐园. 58届陈念藻校友情深如许 : '···远隔重洋, 故 乡实在太遥远了.那麽让我们把校友会建造成大洋这一边的故乡吧. 让我们在这里重温故乡的一切 :白云山上 摘星摩月, 五层楼里凭栏远眺, 三元宫内烧香礼佛, 牛屎河畔谈书论典.载歌载舞,共渡流年 ···' 他表述 的不正是众多校友的意欲情怀?!请为建设美加校友会添一片瓦加一块砖 !! 用自己真诚的付出换来的丰硕, 能不倍感与有荣焉!!!··"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1) 1999.1.)

  11月29,30日加拿大的黄振权, 洛杉矶的刘咏璋, 湾区的黄建言, 黄淑仪, 澳门的何锡波, 香港的关经鎏, 江觉新, 何礼传, 李公任, 钟红叶, 黎秦云, 潘玉英, 沈开荣校友,先后在九龙和香港聚会, 通报美加校友会的运作情况和讨论发展规划, 交谈甚欢.美加校友受到香港"主人"们的热情款待, 沈开荣 , 刘咏璋, 黎秦云, 潘玉英先后作东, 沈开荣还专程前往接机. 12月1日美加校友会加拿大地区召集人云贞芳, 夏威夷地区召集人梁永铨, 湾区召集人黄建言,黄淑仪回到母校与校长,书记会晤座谈, 深入细致研讨世奇办学, 回国办暑期班,协助办理小留学生服务, 购买会址募捐筹款等问题. 大家从自我的阅历和想象出发, 各抒己见.黎校长表示 : 母校继续尽力支持世奇办学, 以增进中美之间的沟通了解出力;支持世奇回母校办暑期班,给予足够的优惠和协助; 母校为美加校友会提供充足的小留学生来源.当晚香港的李森堡校友在北园酒家宴请校长,书记,美加校友和广州校友. 12月2日母校在郊区阳明山庄宴请美加校友会的云贞芳, 黄建言, 黄淑仪, 广州的校友会会长和部分理事: 沈耀成, 吴琳英, 黄少琴, 彭国喜, 香港校友李森堡. 用蛇,水鱼和鸡作主料"打火锅", 使美加客人眼睛一亮,更有其它北美地区难得尝试的羹汤和佳肴,开始时候宾主乐也融融. 黄建言介绍世奇教育法和美加校友会逐渐令气氛升温.一番慷慨激昂以后,由黎校长带头为美加校友会购置会所捐款. 母校为此到银行开设募捐专门帐号,接受省港澳校友的捐助,人民币港币澳币皆可.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1) 1999.1.)

  为美加校友会购买会所筹募捐款, 一月份又有30位校友加入认捐行列 : 关少娴(68届) 余孔义(200) 许东伟(57届) 候允中(66届) 麦丽霞(67届) 黄淑缅(100) 吴肖仙(100) 黄曼慈(67届) 谭时开(72届) 郝欣欣(1,000) 甘志良(67届) 谭安华(67届) 谭文超(96届) 朱碧慈(72届) 马伟军(74届) 黄良格(70届) 黄霭韶(教师) 袁家伦(150) 林雄伟(76届) 许均培(58届) 刘小豪(67届) 刘美芳(81届) 刘日威(62届) 孔藩生(58届) 李安其(66届) 李安培(61届) 余科义(73届) 罗跃文(77届) 黄丽明(62届) 余庭栋(66届) 筹募捐款继续进行, 希望越来越多的校友参与其会.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1) 1999.1.)

  1月22日 ~ 1月23日, 邓学恕与黄建言通过 Internet 传递的 email :   你好! 黄建言校友 : 今天上午黄淑仪和翟树言约我们到花园酒店饮茶. 李 菁, 张大造, 莫栋梁, 区志武, 苏令仪, 邓 志和我在座. 多年不见, 旧话尤长, 不知不觉畅谈了五, 六个小时.我看了黄淑仪带来的"捐款名单",···能否把名单挂在我的网页上的"校友最新消息"栏目? 如果可以请 email 一份给我····   邓学恕校友 : 你的提议很好···在美加地区募捐活动里, 令人感慨击掌的情景陆续涌现,所展现的众生相使人回肠满腹. 黄淑仪是"积极派"代表.. 我们在做健康而有意义的事情, 备受支持认可,也饱阅冷漠猜疑. 但四年以来的步履维艰, 美加校友会从荒漠里走出路来, 我感激那些风雨同路的校友们,特别是你认识的张宝珠, 还记得当年"鸡血团"那位扎着两条牛角辫子的小姑娘吗? 大个女很帮得手了!没有她的倾力倾情, 美加校友会今日的模样将大为失色. 她的处境不太风光, 却不乏真诚, 热情和奉献,告诉曹福松, 谢天怡, 感谢他们的"鸡血"染出彩霞, 点缀了我们的天空.希望你和广州的校友继续为美加校友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 因为这个校友会属于全球的十七中校友. 我们仍一往情深地不断努力! 希望省港澳校友为建设"家园", 添一片瓦加一块砖. 谢谢!   你好! 黄建言校友 : 收阅来信, 个中情景, 想来会很感人. 我一定把他组织好挂上网页, 并想方法向国内校友宣传和动员, 让 这件事作为我们校友团结的象征, 相信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捐款这么"简单"的事情!   邓学恕校友 : 感谢你为美加校友会大作宣传. 很希望能够把美加校友会建设成为全球校友所有. 大家不妨修改狭义的时间和地域观念, 人生的际遇, 科技的进步, 很难准确去定位"何处是吾家"?是时候开宗明义宣扬更加广义的"家"的概念. 这次募捐不单筹款, 同时建立联络的纽带, 尝试把不同年龄,地区和背景的校友联络起来. 请把募捐辞一并在你的网页里登载. 谢谢!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1) 1999.1.) ★ 为美加校友会购买会所筹募捐款, 二月份又有5位校友加入认捐行列 : 方惠中(68届) 陈碧瑜(100) 叶耐冬(100) 蔡玉鸣(100) 饶劲华(67届) ★ 去年12月开始, "购买会址工作小组" 陆续收到校友寄来的捐款支票. 有千元或二千元, 有百元或数百元, 有二, 三十元或五十元···薄薄的信封, 装载着深情厚意,从美加各地翩翩而来. "问世间, 情为何物?",除金 庸唆摆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外,还有用手掂量着这些信的封 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感觉,缕缕温馨扑面袭人.有些里面只有支票一张,有些里面附上片言只语 : * "随卡附上我俩夫妇的捐款, 作为对校友会的一点点心意.在此更多谢你对校友会的贡献. ------ 邓朝义 ;刘翠瑶 12/15/98   * "现付上2,000元支票购买会址.收到后告知便是了." ------ 潘锦泉12/28/98   * "宝珠星期天来电话讲及P.O.Box一事, 现我已Call Bank stop payment 之后,再寄上这张支票给你." ------ 黄健志 汤燕馨 12/29/98   * "十分感激你为校友会长期作出的努力! 寄上支票一张,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 ------ 郑楚晶 12/29/98   * "寄上支票100元给你, 交DSAA(NA)购买会址赠款. 物薄情重, 请查收." ------ 冯霭媛 01/02/99 * "现寄上筹款建校友会支票1,000元, 作为校友会的建设出一点力.希望各校友也尽一分力, 使校友会的会所 能早日落成, 让我们各校友能有一个美满的家." ------ 谭婉玲 01/06/99   * "现寄上100元给校友会. 小小意思, 聊表心意." ------ 区广昌 01/08/99   * "随函付上200元支票, 是我对同学会的一点心意. 希望你们一切顺利,早日达成建校办学的理想!" ------ 梁英英 01/14/99   * "感谢你不辞劳苦, 出钱出力, 忘我地为校友和校友会服务.附上支票100元作校友会建设基金." ------ 黄秉贤 01/15/99   * "别忘记每期'通讯'都有我们一份. 祝愿校友会新年进步!" ------ 黄毅敏 章宝虹 01/20/99   * "知校友会将添新置物业, 汇上50元支票, 区区小数以能尽一分心意." ------ 余庭栋 02/11/99   * "得知你们正筹建校友会新会址, 现付上100支票." ------ 李安培 02/23/99   * "你我之间从未谋面, 只通过两三次电话.在今时今日的环境和社会里,是十分难得像你们这样热心于众人之事 的. 没有时间和为口奔驰, 只是藉口而已,看你将这件事摆在什么位置罢了. 如有什么可以做的, 请联络. 并 祝顺利! " ------ 谭时开 02/25/99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2) 1999.2.)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