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102期 ) 2003 . 4.

           广州市第十七(大中/嘉应)中学美加校友会刊物临时编委会

-----------------------------------------------

   ★ 64届潘锦泉校友从纽约回广州.会见和宴请了: 雷燕琼, 陈梦德, 张凯年, 廖仁生, 陈胜莲, 王之光, 游贵生, 莫桂芳, 黄月露, 王顺华, 邝雄活, 王慧琳, 关美旋, 张大造, 麦志荣, 张海恩, 郑 炎, 潘玉英 等校友,黎校长和陈书记. 大家交谈甚欢.

   ★ 广州市越来越美丽,成为游客的一句口头禅.今日神州大地,也有越来越多的美丽.下面摘录的几篇散文,可以 看看作者所以为的美丽是何物:

   △小城,美人堆里的美人   ·盘妙彬·    坐看小城山水,它的秀很快出来,就是看到美人的感觉.天生的,并天生的被人喜爱和传扬,要有大觉悟才能挣脱此岸彼岸也是滔滔流水,深深岁月.迷津在花红柳绿中隐匿,和风一过,露的是灵性,是悟,在秋高岸净时,解读的是哲学态度和磊落人生,是渡了.当我在夕阳西下或烟雨中等渡,轻轻一声唤,迷津里横出一叶小舟,便分不清是大唐的晚风还是宋时的暮雨了.这是与现实的距离. 小城是南方常见的,像美人堆里的美人.静静立在三江汇聚的地方,淡雅清纯,天然本色,尽是墨的湿润和意韵.一百多年前小城开埠通商,添了不少西洋风格的建筑.小城便是小家碧玉进了学堂,成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一名小女生.十多年前,书生的我出现在落日江头,沿江而下穿过十里烟树,上了渡头,入了小城. 偏于一隅,静心读书和做人.在星期六的红房子写作,去旧邮馆寄文字,去雾气重重的街头独自彷徨,去江畔看归舟唱晚,渔火初上.更多的时候,渡南岸登塔或上北山拜庙,我在两者之间冥冥苦想. 我天天对着塔,它有学问的高和尖,一份智慧,一份文气,卓然独立在南山的绿树红花中,像一条上天的路,从它那里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常去看它.站在塔顶,滔滔江水从天而来尽收脚下,小城可以折成一张纸,放进衣袋里带走.北山的庙顺山势而筑,脚下一叠一叠房屋,人家无数,对面山峦起伏,一湾江水浮起半座小城.自在山环水抱之中,又脱于人间烟火之上,游客很多,城内或城外的.但它的骨子里是寂寞.每每在红尘中仰视它,飞檐之下,红墙之内,是对繁华的放弃和拒绝.  我在两者之间居住.小城很小,一会儿抵达中心,一会儿到了边缘,再一会儿出了城外.无论思想还是行动,塔和庙也在说岸,也在言渡.它们是山水的心,是大觉悟.渐渐地我去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渐渐地我成了传统思想后面恭恭敬敬的小学生,而小城由小家碧玉小女生变成很现代的小姐.每天清晨我从河东赶往河西上班,经过一座富丽豪华的酒店,不时看见门口站着一两个女子与身边的男人作依依惜别状,恍若隔世.原来岁月和历史之河可以很深,也可以如此之浅.而塔是无语的,我又能再三说什么呢? 不说了.

  △美女与"广州外滩"  ·王小心·     这几天天气转暖,阳光普照.以前有句老话,"初春乱穿衣",意指在这一类型的气候条件之下,不知道怎么穿衣服,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差别比较大.比较混乱.大乱大治,因为大乱,方可以看出问题的所在.因为不知道用什么衣服配合室外的大气候和室内的小气候,在这个季节,美女们零乱而且浮肿,胆怯而且慌张--广州无美女,此之谓也   广州无美女,不是我的个人看法,而是业内的共识。江湖传说,"星空卫视"的"美人关"节目,原本打算在广州制作,制作人在广州街头一寻摸,长叹一声,转而把这一节目的根据地建立在上海。"美人关"的卖点,不在于台上的几个"肌肉男",而在于台下举着荧光棒拼命折腾男人们的女人---要在一档节目里召集到二三百名面目各异的美女,并且名副其实,并且每周不重样,对于广州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上海是时尚之都。为"时尚"这个名词作注脚的,不仅在于上海的美女多而且平均素质高,还在于,上海总是成为其他城市的"时尚样板"。从上个世纪前半叶开始,中国各地的"时尚动物"们,大都有着刻骨铭心的"上海情结",以前是上海的衣服、上海的发型,现在是上海的酒吧、上海的外滩。   外滩对于上海和上海女人和上海的时尚动物,意味着一种生活素质,一种生活的基本呈现方式.上海的外滩,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符号.可供解读和供奉.也就是说,上海的美女们和时尚动物们.并不是每天都要到外滩转悠一圈,外滩实际上在她们风骚的骨子里.外滩已经从大众的生活方式.转化为个人的气质,具备了不同的面目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着外滩为骨,上海的美女们,才可以表露出不同的仪态,不同的精气神,不同的娇媚和风骚.

   在广州的媒体和时尚人物的描述中,经常看到"广州外滩"之类的名词,意指沿江路、长堤一带,"为充分体现广州外滩的情调,利用沿江优势还将建一条酒吧街,参照巴黎塞纳河岸边商业街的模式,建设一批具欧式建筑风格的酒吧、咖啡厅、小型西餐厅、茶艺馆、工艺品商店等,使其充满浓厚的西洋风味。"   一个城市的规划、建筑,相当于城市的衣服。人靠衣裳马靠鞍,城市需要打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清水出芙蓉只是农耕时代的神话传说。然而,人和人不同,城市和城市不同;人所处的环境、气候、时尚风向标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带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所谓"乱穿衣",就是不知外界气候的变化,不懂得协调自身的特点以适应外界的气候。时尚的风向总是在变,一个人追逐时尚,落实到底,就是追逐衣服。衣服可以不停地换,而一个城市的建筑,却不可能朝令夕改。   美女之美,在于没有定规,美女的身体只是衣服架子,真正体现其美,在于其风骚的骨,闷骚明骚,各有其味,这是学不来的.以前,我们提倡"拿来主义",那是因为物质匮乏,饥不择食.如今温饱得以解决,开始讲究生活的品质和格调,开始给城市整容,毫无疑问,"拿来主义"已经落伍.打个比方,一个美女,忽然之间拿来了朱丽娅·罗伯兹的大嘴,"小甜甜"布兰妮的胸部,珍妮弗·洛佩兹的屁股,组合在一起,局部倒是美了,可以亵玩了,如果远观,不吓跑三头狮子两只老虎才怪,一个美女看另一个美女,绝对不能看她怎样化妆怎样骚,应该看她怎样崴着脚脖子.文学上有句话,永远不要向大师学习,只能向二流作家们取经,因为大师是不可学的.   城市也做如是观,永远不要盯着上海的外滩,因为外滩是不可克隆的,有那个闲情逸致,不如办一个"美女服饰班",先教一下广州的美女怎样穿衣服.

  △东西南北探寻美女  ·游趣论坛·   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出在苏杭,出在湖广,出在长安,出在江南,出在齐鲁,出在滇黔.如民谚所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桃花江,美人窝","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一朵花","青岛的苹果莱阳的梨,蓬莱的大姑娘没法提"…… 探寻美女,不期然间,竟成了旅游的一大理由.  北方因为寒冷广阔,美女们吃羊肉喝牛奶,多半身材挺拔,性格热情爽朗,很多长睫毛大眼睛和丰厚的性感嘴唇,一笔一划都长得清楚明白,可以说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因为天气寒冷,常常做秋冬打扮,在南方很少有机会出街的皮褛,大披肩,还有在漫山红叶之中飘扬的超长风衣,都只在北方才能够一见,夸张,隆重,大气,飘逸,潇洒,一出场就全场震慑.配合这样服装的,自然不是一张素面,北方女人的妆容浓郁大胆,只要跟服装配得好,绝对有惊艳的效果.我在广州,北京和上海的舞会做过观察,发现全场最有气魄的女人常常是北方人,北京,东北,山东尤其多。相比而言,北京女人生长在文化政治中心,大场面见多,耳濡目染,特别大气和有文化感.哈尔滨,大连,青岛的美女身材极好,又高又匀称,做模特的特别多.  北方女人的大效果好,缺陷在小细节上,比如皮肤不够细腻,声音不够柔媚,性格不够婉转,待人热情但不够体贴.

  南方气候温暖,人烟稠密,商贸发达.自然就会诞生一些细腻温柔颇有心计的美女,南方的美女并不抢眼,但样样东西都耐得细品,皮肤细腻.身体不高但非常匀称,化妆追求"不着痕迹",服装低调而得体,粗看没有什么特别的,但细细究竟起来全部都大有来头,丝围巾下的一粒沉默的小别针,有可能镶嵌了钻石.男人们对南方女人很是受用,但常常发现南方女人非常难追上手,你常常不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地泄漏了机密,使得美人掉头而去.在这一点上海的女人可称佼佼者,她们接受外来的信息多,爱打扮会打扮,擅长撒娇放嗲,她们会把男人照顾得妥妥贴贴,也会让感恩戴德的男人服服帖帖,据说直到如今,上海男人干家务劳动的时间还是全国男人最多的.  广州女人似乎又是另外一种,她们虽然生在南方,但因为阳光暴晒,饮用水恶劣(本地人称为"热气"),所以皮肤黑又疯长痘痘,身材矮小又嫌平板,似乎一无是处,但以西关小姐为代表的广州女人还是被视为中国最适合做老婆的女人.探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她们很会煲老火靓汤,每个广州女人都背得出很多种动植物的药性及搭配,堪称专攻食疗的中医学家,而且可以将"中药"做得非常好吃好看,俗话说,要管住男人的心,首先要管住男人的胃,广州美女是很懂得这个道理的,第二原因是广州女人的心胸,她们其实是做事业的好手,但常常只是在后台服务,让男人去领受风光,自己领受男人不说出来的那份感激.

  说罢北派南派,还漏了非常有特色的中部.中部美女收集了南北的优点也兼具两者之缺点.成都有个非常喜欢炒作的杂志,曾经花了巨大的篇幅来"证明"成都是"红粉第一城".认为成都女人美的原因是得益于"有利于蔬菜生长和皮肤保湿"的湿润气候,锻炼面部肌肉的繁多的零食,以及越吃皮肤越好的辣椒.其实同时兼具这样条件的还有重庆,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这几个气候湿润口味辛辣的省份,这几个地方出来的美女都皮肤细腻白皙,性格泼辣,敢说敢当.相比而言,重庆大约因为山多路陡,所以脾气火爆一些,而湖南因为有"三湘四水",则女孩特别多情柔媚。  以上说的其实都是汉族美女,还忘了提及少数民族美女的风采.在西北鼻高眼深善舞蹈的维族少女,大草原放歌的蒙古女郎,还有带满银饰的苗族女孩……都是让人过目难忘的女子.几乎每个民族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难以学习模仿的独特美丽和气质.说实话,我见过的最脱俗的美女的前三名都是少数民族美女,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美丽的环境赋予她们的天生丽质,乃上天之作,我们得以一见,可以说是三生有幸.

  当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正成长为社会的一股力量的时候,他们与他们前一代人或者前几代的人发生 了冲突,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更有人在担心,社会交给他们是否让人放心. 即使在不久以前, 老一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在这个世界上我曾经年轻过, 而你却未老过."但 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 再年轻. "30年前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所说的这句话,在今天中国新新人类与上一代人之间 深刻地上演. 曾几何时,我们在训斥新新人类的同时,也被我们地上一代用同样的口吻训斥.只要社会在发展,在改变,代沟 就存在;社会发展和变化越快,这条沟就越深越宽越难逾越.······以前的老先生总在哀叹"世风日下,人 心不古",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实在多余.我们对新新人类的担忧也是这种多余.······ <家有新新人类>的作者武 斌就是一个传统的父亲,在他眼中,儿子许多方面的所作所为,"不可理解, 不可思 议",头发染黄了,绿了,又紫了, T恤要七种颜色,他写书,卖鞋,调酒,文身,献血,养蛇,竟然茁壮地成长,生得 高大生猛,甚至跑到加拿大去留学.在可乐罐,薯条,卡通片,游戏碟,鼠标和袋袋裤中,父子俩的冲突,对抗,思考, 沟通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在对抗中儿子长大成人,老子也变得豁达,从容,接受了儿子的生活方式. 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 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 化是指晚辈主要向前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前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前辈反过 来向晚辈学习."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中,代表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返回上页